1)第175章 赐字_有印凉聘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将引线、扯线的步骤做完后,白荼又取笔重新上油。等油浸的差不多后,又从刻刀中取过弧形的发刀刀片,插入刀把,然后右手以全刀法握刀,刀柄全部握入手中,大拇指按于刀柄上端,其余四指紧握刀柄,而后手腕悬空,五指和手腕同时运力,先在所有字的横笔画开刻(打横),然后又在竖笔画开刻(打竖)。

  这一步被称之为发刀。刻板开刻前,要先对字体笔画周围贴近墨迹处刻划一刀,使得字迹笔划的墨迹与空白处明显分开,如此可放松木板面。发刀对技术要求颇高,对目力也极为考验。发刀到位,就好比师傅好放样子,如此徒弟才能依葫芦画瓢。

  白荼写的字体本就不是常规宋体,不如宋体方正,故而这发刀就极其考验手艺,如果稍有运力不对、下刀不准,那么笔画就坏了。

  若是一般老手,看到这样的书体只怕得在心里骂娘,这不是为难雕刻么,本来刀子就不如手写灵活,还以这样的书体来为难自己,何必呢?

  可白荼选用这样的书体,却是有其意的,她想让白明坊印成为不可复刻的存在,成为别人只看一眼就能记住的存在,所以她选用了难用的书体,虽然一开始是有些难度,可她常年练习,加之字体是自己写的,刻印起来就容易得多了。

  很快,白荼将所有文字左半边刻完,剩下的右半边,若是按分工来论,该为挑刀人来做,此步也称之为挑刀,其与发刀作用相同,只因人用手习惯和写字顺序影响,右半边不顺,故而分了发刀和挑刀两步。

  挑刀时,需要将板子调头,将原本没刻的右半边置于左边,然后依旧是按着顺手的习惯,从左至右、自上而下地操作。

  若是大的工程,譬如国策刻印,这发刀挑刀都是分了工的,可白明坊印,白荼一直都是自己一个人从头做到尾,她对这些步骤早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了,所以做起来十分顺手,不过半盏茶的工夫,挑刀部分也完成了。

  发刀挑刀做完,白荼先放松了手腕儿,然后调整了烛火的位置,避免手背影子遮挡视线,做完这些,她复又集中精神,取刀,眼中一片清明,下刀准,行刀稳,整个人如老僧入定一般。

  邢琰不知何时,又抬头看了过去。能坐定的人,都是沉得住气的,可一想到白荼寻日里的性子,不由得摇头发笑,此时当用判若两人来形容最恰当不过。

  不过......宜动宜静,本王看人的眼光果然是极好。

  他手中已无事,索性起身走过去......

  雕刻讲究的是入定,一旦下刀,非必要时刻便不能停,白荼本就打的是今夜刻完的主意,故而这一口气静下去之后,便完全进入忘我状态。

  她的眼前只有刀、板,耳边更是听不到任何声音。时间在她忘我中

  请收藏:https://m.jt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