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二十四章 有对比才有动力_文化抵抗最前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。

  拍的导演,直接转去拍高成本电影都有,情景喜剧与中等成本场景不多的青春片,差别还没那么大。

  本来宁匀准备五部系列电影一起拍,节省时间,可后来发现这很不容易。

  如果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演,没问题。

  可宁匀经验不够丰富,场景过多,时间太长,剧组太大,都会导致一系列无法避免的混乱。

  这毕竟是需要上映的电影,不像生活大爆炸一样可以随便投入不怕亏本。

  太过混乱,名声上也不好听。

  另外,技术问题也有待解决,特效可以等待,但摄影机不行。

  最开始的打算是用数字摄影机,优势是所见即所得,这是传统胶片摄影机无法做到的。

  这也是宁匀最需要的功能,当场就可以和原片对照,做出调整或重拍。

  可是这个时期专业数字摄影机选择并不多,最知名的当然就是2002年拍摄出星球大战前传2:克隆人的进攻的索尼900,第一部成像质量接近胶片的高清数字摄影机。

  可与摄影组的人沟通后,他们不喜欢这个选择。

  首先,900不是全幅摄影机,景深不同,想要复制原片几乎不可能,镜头选择也少。

  暮光之城需要的图像质量很难达到,最关键的是,900的动态范围远小于胶片,光线亮度变化剧烈的场景简直就是灾难。

  另外一个选择看起来美妙多了,大名鼎鼎的潘纳维申nsn,刚刚推出的nss,单片全幅35规格的传感器,可以获得和胶片相似的景深,可用潘纳维申上千种35镜头。成像质量也比900好多了,基本和胶片没什么差别。

  可这东西的最大缺点是,不可以回放,和胶片一样,几乎失去了数字摄影机最重要的意义,何况它的重量有十几公斤接近二十公斤,比很多胶片摄影机还重。

  其他合适的数字摄影机此时还没开发出来,那么可能能用的就只有900了,毕竟所见即所得太重要,牺牲一点画面、景深也值得。

  可真正试验了之后还是不行。

  摄影师试拍了一段后指给宁匀:“这里,弱光条件下画面噪波太大,我们要的是一种纯净画面。分镜里的弱光部分不少吧,可这弱光质量,远远达不到要求。”

  宁匀不死心:“关闭一些增益试试,开启.1菜单里的来控制噪波抑制电平。另外,用大光孔,减小景深。”

  摄影师调整后还是摇头:“不行,改善了一点,但还差得多。我们和克隆人的进攻拍摄需求不同。如果你想获得最好的质量,还是要用胶片。暮光之城这样重视画面质量的片子,根本不适合数字摄影机,过几年也许行,现在差太多了。还有,这机子对温度很敏感,天气变化、机器散热,会导致镜头两端温差变化,产生镜头物理结构的变化,需要经常调整校正

  请收藏:https://m.jtx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